作物防災學 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與技術 農業生產與氣候條件息息相關,然而從2016年1月下旬的霸王級寒流到2021年的乾旱與強降雨,嚴峻的氣候變遷趨勢,帶給農民有增無減的挑戰,加速建構韌性農業體系,成為農政單位刻不容緩的工作之一。 在不間斷的科研量能投入下,相關成果漸漸浮現,例如可提供農民客製化預警資訊的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平台、協助農民聰明灌溉的智慧農業系統、可耐高溫的新水稻改良品系和實驗極端氣候情境的多元逆境篩選設施平台。而農民最切身需要的作物栽培技術,多位改良場專家也提供如水稻、青蔥、柑橘、茶樹、木瓜等作物的抗逆境教戰守則。希望藉由作物防減災技術逐步推廣、落實於生產現場,臺灣農業能走向農損更少、農產品供給和品質更穩定的一天,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大聲說:我們準備好了! 農產新豐味Agri Nova 甜豌豆 >「台中
豐話題Agri Topic 精準畜牧 >精準畜牧飼養的機會與省思 8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作物防災學 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與技術 18 客座總編輯──農業試驗所所長林學詩,因應氣候變遷打造韌性農業 20 氣候變遷下的水稻災害與因應策略 24 提升抗逆境品種育種效率,多重逆境設施超前部署 30 善用農業氣象資訊 奪回防減災主動權 34 三大絕招助農民「蔥」破逆境 40 導入智慧科技,木瓜與芒果的防減災對策 48 掌握天機.預先防護 茶園抗旱管理術 54 不怕低溫突襲,預防柑橘寒害及生產調適策略 60 |
||
《豐年》於民國40年發行,每月15日出刊。這是一本專業的農業雜誌,主要在介紹農業新知,改進農業生產,進而提高農民所得,發行宗旨是「農民之友、生產之道」。後來由於經濟結構及農村社會的改變,《豐年》的內容也隨之調整,除強調生產外,也注重生活與生態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豐年》已連續發行了70餘卷,在過去70餘年間與臺灣農業一起成長,詳實紀錄了臺灣農業發展的經過。多少年來,《豐年》也一直扮演著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樑,宣導政府政令,也反映農業、農民及農村問題,是臺灣農村中的必讀刊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