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網路行銷 網紅及電商 產量到流量實戰 農業,這個與泥土打交道數千年的傳統產業,百餘年來歷經生產面重大變革,產品如何銷售也必須緊隨時代,時時微調,甚或決斷巨變。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的《2023年台灣網路報告》,臺灣使用行動寬頻上網的比例超過八成,只需一支智慧型手機,不用出門就可採購農漁產品。當蔬果農產出現在手機螢幕已是日常進行式,臺灣農業如何揣摩行銷新模式? 本期採訪農業部政務次長、前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農糧署持續推動各項農業產銷政策及行銷活動,其中產銷履歷及多項生產認證,等於臺灣農產的品質保證;農產品作為農食供應鏈起點,安全、安心是消費者始終在乎的要求,更是生產到銷售端都必須承擔的責任,從品質出發更能銜接下游繽紛多元的行銷。 因應電商崛起,農業部門輔導成立多個電商平臺如「農良直賣所」、「鱻魚購」,同時亦有各具特色的民營生鮮電商,如品項多元、營業額冠於全國的「i3Fresh愛上新鮮」,主打無抗有機、集結小農差異化行銷的「農匠市集」,不同經營取向各有鋩角。 產地與消費者的距離也在改變,《豐年》訪問雲林青農林柏賢、莿桐鄉農會總幹事張鈺萱,他們透過Instagram、Facebook分享第一線實況,從務農日常到農產品料理方式、地方特產,既能行銷農產品,也傳遞知識與文化。退休後才務農的李財星,與家人經營YouTube頻道「瑞星的一畝田」,分享種植知識與農業觀念,收穫超過10萬人訂閱,則反映民眾對於親自種植作物、了解栽培技巧的興趣。 在茫茫人海中被看見,將流量化為銷量,努力之外畢竟有訣竅,本期也採訪深具業界經驗的專家分享教戰守則,讓農友及讀者初步掌握社群媒體的特性:只要夠真實、夠有趣,透過簡單的設備製作內容,也能在網路時代闖出一片天! 農產新豐味 Agri Nova 甘藍 > 甘藍台中3號 加工、外銷發展潛力大 抗病、耐熱、耐貯運 夏季平地栽培良率高 6 運銷焦點 Agri Marketing 產銷失衡 > 高麗菜成為賭博菜的原因與解方 提升農業生產力、組織性 從源頭抑制產銷失衡 10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新農業網路行銷> 網紅及電商 產量到流量實戰 18 客座總編輯 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 農業數位行銷 「電農」迎網路商機 電商攜手網紅推產銷履歷 共創多贏 20 林柏賢從農一年讓農村被看見 新手觀點社群共鳴 網友踏入產地認識農業 26 來莿桐找Sandy 帶你認識地方農產 田間實拍短影音 農會盼導流帶人帶貨 34 生鮮電商面面觀 40 公營電商開拓通路、調節產銷 41 愛上新鮮張佑承:「人」是行銷重要因素 44 先實體再電商 農匠:很慢但是很扎實 46 瑞星的一畝田 七旬知識型Youtuber燃燒教育魂 李財星影片傳達種植技巧逾10萬訂閱 48 短影音新浪潮 農業數位行銷攻略 專家學者分享成功祕訣 不怕NG強調實境 54 豐年人物 Agri People 種土的人 > 《種土》安和哥養土「長養萬物」 守護有機棗園 屋前種樹「坐在這,你看多幸福!」 66 農田水利特輯 Agri Irrigation 深植農水專業與韌性 > 建構智慧灌溉系統 強化調度與防災韌性 應用新興科技技術 把農水管理變簡單 74 守護灌溉用水 多元培訓優化水質管理效能 從現場初驗到實驗室檢驗能力全面精進 78 農田水利防災整備 汛期前完成應變演練 防範未然基於日常 保障農業穩定生產 82 豐寫真 Agri Album 秋天柿子黃了皮 88 育種說分明 Plant Breeding 雜交育種 > 穩定性狀 育種家善用遺傳寶庫 雜交育種簡介(二):遠緣育種與雜交優勢 90 農業技術 Agri Technology 土壤碳匯 > 土壤有機物特性與增匯要領(下) 留意植被、土地管理 7大要領增加土壤碳匯 96 植人植語 Gardening Tips 秋石斛 > 耐旱秋石斛 愈曬愈開花 蘭花栽培入門首選 夏秋之際颯爽登場 102 農村文化 Agri Culture 老頑童說故事 > 朋友比賽打水漂 108 |
||
《豐年》於民國40年發行,每月15日出刊。這是一本專業的農業雜誌,主要在介紹農業新知,改進農業生產,進而提高農民所得,發行宗旨是「農民之友、生產之道」。後來由於經濟結構及農村社會的改變,《豐年》的內容也隨之調整,除強調生產外,也注重生活與生態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豐年》已連續發行了70餘卷,在過去70餘年間與臺灣農業一起成長,詳實紀錄了臺灣農業發展的經過。多少年來,《豐年》也一直扮演著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樑,宣導政府政令,也反映農業、農民及農村問題,是臺灣農村中的必讀刊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