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食物配飯,可以猛然喚醒沉睡好久的味蕾記憶?農家子弟或許會想起曾經吃到怕的菜脯番薯籤、漁村離島多的是魚乾蝦乾、工商時代則替換成麵筋瓜仔肉罐頭──以上皆是保存食,將盛產的農產漁獲以風乾濃縮、以醃漬添味、以發酵昇華……更重要的是延長食物的貯藏期限。 只要找到庄頭限定的瓶瓶罐罐,就能從味覺識得一地的春夏秋冬。走逛花蓮豐濱阿美小市集,冬日海菜與夏日貝類一字排開;離島馬祖3月晒霉香魚、寒冬不會忘記做封鰻。最初為了度過匱乏時日的保存食,經過世代相傳,深深植入在地的飲食文化。
在生活富足的時代,依然有人投入製作行列,突破保存食國度與滋味的疆界;而與手工保存食相對的罐頭等加工保存食,也持續推陳出新,讓沒時間好好煮食的消費者,只要打開罐頭,就能為三餐添味。 讓我們以有酸有甜、有在地有異國的各式保存食,迎來豐足的新年! 雜誌目錄 COVER STORY 08 留住食光的魔法 10 用愛覓好食 山城風土發酵的手作泡菜 14 瓶罐中的春夏秋冬 讓部落緊緊相繫 20 時間的魔法 用漬物點綴島嶼的餐桌 24 從果醬出發 開啟一場神聖的熬煮之旅 28 記憶中的鹹香 解開馬祖人的海味鄉愁 32 保存食大補帖 ■島時光 46 小島大海|在墾丁與鬼蝠魟一起飛行 48 非關爬山|走進神話的奇異時空(上) 50 神明好農情|尪公巡茶園 56 臺灣究小食|母親的孤味 |
【雜誌簡介】
《鄉間小路》於1975年發行,每月1日出刊,我們立足於農業,藉由報導內容帶給您寬廣視野、盎然觀點、在地饗宴。農業往往反映一個民族最道地的生活風格與價值涵養,大地自身便有一股神祕的療癒能力,以及令人幸福的魔力。農業不再是過去被認知的農業,環保、公平貿易、生技產業,吃的穿的擦的用的,我們所使用的原料素材或新商業模式多來自農產業的創新,農業真的不一樣了,它是一門橫跨歷史、醫學、哲學、美食、時尚、經營管理學的現代藝術。 不論哪個世代,農業精神都適用於各行各業,勤勞樸實,簡單自在,忠誠於自然,由本質出發創造驚奇!讀者在《鄉間小路》能看見農業的藝術價值,大地調和甘苦的魔法,以及土地與人的永續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