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 改善產業體質,開拓內需外銷新通路 你已經習慣出門戴口罩、隨時洗手噴酒精了嗎?2020年全球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迄今已延續五個多月,改變了全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原本穩定的全球農食供應鏈,更因各國陸續祭出邊境管制、封城斷航等措施,面臨前所未見的衝擊。
中國武漢率先封城,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陸續「封閉式管理」,外銷市場以中國為主的臺灣鳳梨釋迦、金鑽鳳梨,立刻面臨銷售危機;在日本市占高達九成的臺灣文心蘭,不僅承受國際運輸成本大增的壓力,還同時面臨日本宣布「緊急事態宣言」,消費緊縮的挑戰。農糧產業「內外交困」,但是山不轉路轉,除了幫助農民渡過難關,此時此刻,也正是改善產業體質,開拓新通路的契機。 |
《豐年》於民國40年發行,每月15日出刊。這是一本專業的農業雜誌,主要在介紹農業新知,改進農業生產,進而提高農民所得,發行宗旨是「農民之友、生產之道」。後來由於經濟結構及農村社會的改變,《豐年》的內容也隨之調整,除強調生產外,也注重生活與生態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豐年》已連續發行了60餘卷,在過去60餘年間與臺灣農業一起成長,詳實紀錄了臺灣農業發展的經過。多少年來,《豐年》也一直扮演著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樑,宣導政府政令,也反映農業、農民及農村問題,是臺灣農村中的必讀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