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食肉年代 夾一片鮮紅的肉放上烤網,等待的過程中,肉色漸深伴隨香味四溢、滋滋作響的化學變化,令人心癢難耐。而所有的準備與久候,都在大口咬下之際,一嘗肉片的鮮嫩多汁、油脂的入口即化時滿足了口腹。肉的滋味充滿驚奇,難怪總是成為美食饗宴的主角。然而,美食也似流行時尚,會隨年代更迭而有著趨勢演變,讓各時期的食用者吃到肉的多樣面貌。 食肉可以簡單。在吃不起肉的農業時代,有機會取得一塊肉,便把它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有些肉食傳承至今,依舊是老饕念念不忘的記憶。小吃店的肉燥飯、古城的香腸熟肉、巷口的祖傳肉羹麵,都是銅板價便能一嘗肉味的常民小吃。 食肉可以豪邁。1980年代之後速食店、吃到飽餐廳陸續出現,加上進口肉品的政策影響,奠定盤盤肉山在大餐饗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一解人們大口吃肉的慾望,享受無肉不歡的爽快。 食肉也可以精緻。隨著飲食觀念改變,分量不再是焦點,回歸到肉的純粹原味。選一塊新鮮有品質的肉,以最適切的方式烹調,細細品嘗肉質與滋味,吃肉也能精緻又健康。 無論喜歡吃得豪邁、吃得精緻還是吃得簡單,面對餐桌上的那道肉類料理,都可以細細體察料理背後的歷史紋理。 ■STAGE1 小肉年代 談飲食文化|軟嫩鹹香,忘不了的臺灣味 自製鹹香味|冰箱裡的醃鹹肉 小肉的可能|絞肉是恩賜 ■STAGE2 大肉年代 牛肉開吃了|關於臺灣人吃牛這事兒 主廚的觀察|法式餐廳裡的臺灣牛排 愛吃客吃牛肉|牛肉——肉中之王 ■STAGE3 選肉年代 肉品趨勢|品牌化世代來臨 好肉這邊找|湯瑪仕肉舖、RÒU by T-HAM、大成安心購、裕ソ精肉舖、芸彰牧場、三源牧場、仁允牧場、東寶黑豬肉棧 ■COLUMN 看不見的人沿海魚塭的顧塭人 廚房的模樣編輯家的餐桌 人生書報攤熱天雨後的閱讀時光 柔軟時光大自然中的顏色 散場見可以前往任何地方的盡頭,給《羊之木》的小城守護神諾羅羅 畫女話她從暴力到歡愉的蛻變之旅 ■LIFE ON THE ISLANDS Parirayan交換日記把語言種在土裡(上) 遺忘考老眷村新部落──臺中大雅忠義社區 民俗開講請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野地生活練習拓印一個午後的相聚時光 ■MONTHLY NEWS 藝文日常 大人的植物課 雜糧小學堂 大地物語 鄉間好事 鄉間農聞 國際農聞 讀者來函 編輯內心話 |
【雜誌簡介】
《鄉間小路》於1975年發行,每月1日出刊,我們立足於農業,藉由報導內容帶給您寬廣視野、盎然觀點、在地饗宴。農業往往反映一個民族最道地的生活風格與價值涵養,大地自身便有一股神祕的療癒能力,以及令人幸福的魔力。農業不再是過去被認知的農業,環保、公平貿易、生技產業,吃的穿的擦的用的,我們所使用的原料素材或新商業模式多來自農產業的創新,農業真的不一樣了,它是一門橫跨歷史、醫學、哲學、美食、時尚、經營管理學的現代藝術。 不論哪個世代,農業精神都適用於各行各業,勤勞樸實,簡單自在,忠誠於自然,由本質出發創造驚奇!讀者在《鄉間小路》能看見農業的藝術價值,大地調和甘苦的魔法,以及土地與人的永續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