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作為一種外來食物,麵包的「台」味從何而來? 坐上時光機回看,它也許是從我們小時候氣喘吁吁、追上麵包車後,急切拿取架上麵包,以少少幾個銅板換得一袋點心的過程中,因為那份稀有和追尋,種下麵包的美味因子。麵包,得以用麵包車的速度,緩慢而深刻的走進代代人的記憶中,逐漸落地生根,成為無可取代的難忘滋味。 麵包車開過歷史的山城小鎮,這塊土地灌溉著豐富多樣物產,有著成片如浪的小麥、紅藜、小米和稻米田,當時,它們屬於臺灣自己的味道和文化。幸好,這些曾經重要卻消失的作物,尚未完全被遺忘,有人正艱難的開始把它們種回來。 然後,有一群人從培養酵母菌、磨粉開始,將大地的養分化為香氣誘人的麵包,他們詮釋了新時代麵包的台味,不拘泥於特定種類或口味,努力運用本土的穀物、食材和菌種,並揉合在地文化和個人情感發酵而成。這群熱愛麵包的人們演示著,台味麵包修業之路所要延續的,不只是傳統風味,還有濃濃的土地味。 ■Stage I 模仿起頭大步走 歷史篇|台味麵包之所以台 印象篇|經典台味麵包大蒐集 ■Stage II 尋找深耕好食材 小麥|小麥的過去和未來從臺灣小麥長出的無限可能 小米、紅藜|小米、紅藜的過去和未來在桃花源部落裡栽培未來 稻米|稻米的過去和未來以友善土地為源的米產鏈 ■Stage III 在地混搭新行動 上山採集工作室-南橫雜貨鋪|為真正的食物,奉上全然的愛 海倫鮮吐司|為了好吃麵包,漫長等待都值得 麥瑞欣烘焙|開一間烘焙坊,就像麥田中央的磨坊 小農餐桌|又土又老又傻,老派心態之必要 【雜誌目錄】 ■COLUMN 藝文日常|十一月 臺灣珍有種|雪山草蜥 柔軟時光|麵包店裡的孩子 農你咧講|麭出爐囉! 散場見|人生裡的百八煩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的凜子 鄉土奇譚|富有傳說色彩的澎湖群島 ■ISLANDS LIFE 彎彎風土|秋日的鳳山溪流域 Parirayan交換日記|到底要怎麼畢業?(下) 遺忘考|無止盡的歌單,從來唱不完--一中商圈 土地與人|自土地裡淘洗出的雪白結晶 ■MONTHLY NEWS 日本通信 林務局紀錄片 餐桌讀物 青出於農 花事最新鮮 鄉間鳥事 鄉間農聞 讀者來函 |
【雜誌簡介】
《鄉間小路》於1975年發行,每月1日出刊,我們立足於農業,藉由報導內容帶給您寬廣視野、盎然觀點、在地饗宴。 農業往往反映一個民族最道地的生活風格與價值涵養,大地自身便有一股神祕的療癒能力,以及令人幸福的魔力。農業不再是過去被認知的農業,環保、公平貿易、生技產業,吃的穿的擦的用的,我們所使用的原料素材或新商業模式多來自農產業的創新,農業真的不一樣了,它是一門橫跨歷史、醫學、哲學、美食、時尚、經營管理學的現代藝術。 不論哪個世代,農業精神都適用於各行各業,勤勞樸實,簡單自在,忠誠於自然,由本質出發創造驚奇!讀者在《鄉間小路》能看見農業的藝術價值,大地調和甘苦的魔法,以及土地與人的永續生命力。 |